何祥林 孙冲亚: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的逻辑起点、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何祥林 孙冲亚      阅读量:2084      时间:2018-04-24

 [摘  要]在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胡耀邦同志对党的作风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胡耀邦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从我党所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出发,逐渐形成了关于党风建设的思想体系。胡耀邦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党风建设理论、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和邓小平党风建设学说,为马克思主义党风建设理论的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为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胡耀邦;党风建设;改革开放;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 D239;D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4-0010-0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然而,随着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入以及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不正之风开始在党内滋生蔓延。“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1]。在此期间,尤其是在胡耀邦同志担任总书记以后,他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实际问题,不断创新党风建设思路,摆脱了运动式反腐的老路,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党风建设思想。胡耀邦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所作的有益探索,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对于当前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四个伟大”事业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一、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的逻辑起点

 (一)“党风还没有根本好转”,我们党必须坚定不移地搞好作风建设

 不正之风是个腐蚀剂,将会严重腐蚀我们党的肌体。1982年9月,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经过全党努力,目前的党风与十年内乱期间相比,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不正之风在党内仍有滋生蔓延的态势。胡耀邦同志经过认真分析后发现,党内不正之风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到了非常猖獗的地步:一些党组织的领导工作软弱涣散,对中央和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阳奉阴违,偷工减料;部分基层党组织陷于瘫痪状态,缺乏战斗力;少数党员干部官僚主义严重,生活搞特殊化,极端个人主义盛行,派性严重,大搞“关系学”;还有的党员干部有错误不承认,利用权力打击报复好人;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抬轿子”“吹喇叭”;工作上没有担当,极端不负责任等等。这些现象在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表现不同,程度也不同,但是其危害之深,遗毒之大,已经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胡耀邦同志强调,这些都是党的现实工作搞得不好的重要原因。

 党风不正的原因是什么呢?胡耀邦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下,最终找到了症结所在。他认为,党风不正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客观原因,即反革命残余分子和其他敌对势力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恢复和建设;二是主观原因,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还不够端正,还没有完全纠正“左”的错误,党内是非不分的问题依然大量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正之风不仅不会主动消失,反而会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形式。也就是说,只要没有解决掉滋生不正之风的主客观原因,党风就很难保持纯洁。革命胜利以后,宪法确立了我党的执政地位,这就使党在法律上具备了合法性基础和正当性依据。但是获得执政资格是一回事,能否长期执政是另一回事。党风是政风社风的关键,“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2]812。如果全党不能重视党风建设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党就可能失去人民的信任,甚至会丧失执政的资格。为此,胡耀邦同志强烈要求一切热爱党、拥护党的人,都有权利和责任关心我们的党风。

 (二)党风建设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党风好不好,是党能不能站得住,能不能存在和发展的问题。”

 党风好坏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能否稳固。1980年11月,胡耀邦同志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了《搞好党风的几个问题》重要报告,报告指出:在1927年至1935年期间,党内生活很不正常,家长制作风比较严重,但是党风很好;广大党员干部英勇奋斗,坚贞不屈,最终全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又生机勃勃地前进了。在1940年至1943年期间,党的路线、政策正确,党内生活正常,但是广大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败坏了党内风气,严重不利于党的健康发展;这时为了端正作风,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觉悟,中央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并最终形成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在抗日战争大部分时期至建国初期,党的路线、政策完全正确,党内生活正常,党内风气也很好,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并最终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完全确立下来,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变化。后来,在十年内乱期间,党的路线、政策是错误的,党内政治生活极不正常,不正之风大量出现,主观专断、官僚主义给党和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的损害。这说明,党风正不正、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

 党风问题的实质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胡耀邦同志指出,在共产党执政以前,客观形势迫使党必须有一个好的作风,因为如果在战争年代搞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党就会被敌人打垮、消灭。执政以后,党的地位、任务和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这种变化很容易使一些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把我们的党看成高居于其他组织之上,由党包揽一切,事事发号施令,把党员看成是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统治者”[3]251。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表明,党的路线、政策是同党的生活和作风相依为命的,要想正确发挥路线、政策的指导作用,实现党内生活的正常化,就必须实现党风好转。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无论担负多么重要的领导职务,都决不能从人民的公仆蜕变为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变为压迫人民的统治者”[3]251

 胡耀邦同志的党风建设思想,是在领导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他的这种思想一方面来自对改革开放初期党风还没有彻底好转的深刻认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另一方面,又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党风建设基本原理的继承与发展,全面总结了我们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经验,有助于加深全党对于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为马克思主义党风建设理论的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统一全党思想首先要从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抓起

 统一思想,是指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党员干部,克服各种不正之风。改革初期,由于封建思想残余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渗入,使得“我们现在三千八百万党员中有两种不好的情况:一种是老党员忘了党的优良作风;另外,还有半数以上的新党员中有不少同志不懂得什么是优良作风”[3]254。为此,胡耀邦同志反复强调,全党要时刻抓好思想教育,尤其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懂得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胡耀邦同志认为,加强思想教育,首先要使全党科学地认识不正之风的来源,只有找到了滋生不正之风的根源,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解决,进而达成全党思想的一致。不正之风不是我们党所固有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胡耀邦同志认为,共产党虽然是无产阶级先进政党,但是由于它脱胎于旧社会之中,因而不可避免会受到旧思想的影响;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央的组织生活不够健全,没有严格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再加上林彪、“四人帮”又大肆鼓吹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和传统,严重破坏了政治民主生活,结果“党风不好,不正之风就泛滥起来”[3]253。其次,加强思想教育就是注重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骨干,其思想、行为和作风直接影响着全党事业的兴衰。胡耀邦同志强调,党风是党性的表现,党性决定着党风。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最高表现,它认为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而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就是要使他们牢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在一切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纯洁党的组织需要着重加强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建设

 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需要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以及党的民主集中制。组织路线是政党进行组织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针,是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的。胡耀邦同志认为,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一方面必须确保党的纯洁性,即共产党人要旗帜鲜明,要敢于坚持原则,要保持革命的坚定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保持党的先进性还需要整顿党的领导班子。胡耀邦同志指出,目前实现“四化”最大的困难在于各级领导班子不够理想,“闹派性,闹个人主义,搞家长作风”[3]193,干部老龄化严重,专业知识不足。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大胆选拔一批年富力强、敢于坚持党的路线、有专业知识的干部,并充实到各级各部门的领导班子中去。还要妥善安置有功于党和人民的老干部,既让他们益寿延年,“又能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3]193。最后,要坚决调整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并且要帮助他们继续进步。事实证明,只有重新恢复正确的组织路线,严格保证党员干部的质量和素质,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力量,改善党的风气。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纯洁党的组织,使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正常化,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胡耀邦同志强调,像十年内乱这种严重错误之所以长期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党的民主集中制度遭到了破坏。党的发展历程表明,民主集中制是否健全,党内生活是否正常,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党内外同志的一致努力,党内政治生活逐渐恢复好转,重新确立了我们党的建党原则。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在党的各级组织中,家长制作风还没有完全清除,官僚主义、分散主义和自由主义现象还比较严重。事实证明,如果不能及时扫除这些障碍,势必会妨碍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为此,胡耀邦同志多次指出,“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民主集中制观念,首先在各级党委建立和加强集体领导,努力发展党内民主,同时保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3]457

 (三)严明铁的纪律就是要严格抓好党风党纪问题

 抓好党风党纪,需要建立正确的上下级关系。正确、合理的上下级关系不仅有助于政策、方针的畅通下达,而且还能够调动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1981年7月,胡耀邦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各级组织之间要建立起正确的关系。一方面,凡是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党委的充分讨论,不能搞“一言堂”。一旦党委作出决定,所有成员必须遵守。此外,各级党委都要实行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下级组织和成员必须尊重和服从上级领导,不能有令不行、执令不严;上级必须听取下级的意见,尊重下级的自主权,并自觉接受下级的监督和批评。同时,各级党委还要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利,使他们有在党委会上批评任何人、任何机关而不受打击的权利。唯有如此,才能够严肃党的风气,严明党的纪律,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及成员的独立负责精神。

 抓好党风党纪,需要发挥各级纪委的纪律检查功能。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是维护党法、党规的专门机关。我们党历来重视纪律检查工作,早在建国之初就通过了在党内建立系统严密、职责清晰、运转协调的纪检机构的规定。只是在“文革”期间,与党的其他工作一样,党的纪检工作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得以恢复。鉴于纪检部门的重要性,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特意强调,几年以来,纪检部门在维护党纪和整顿党风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在不少组织中,纪律松弛,是非不分,赏罚不明,该批评的不敢批评,该处分的不敢处分,是相当严重的现象”[3]457。此外,就全国来讲,纪律检查工作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等。党内之所以会出现监督不力、执纪不严、监督失衡的现象,主要原因还是“不敢做”“不想做”。所以,胡耀邦同志要求纪检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敢于严格执纪,特别是在追查重要机关和人物时,更要做到严标准、重处罚。

 (四)党的领导机关要起到求真务实的模范表率作用

 共产党人历来是求真务实的。1985年7月,胡耀邦同志在中央党校学员毕业典礼上指出,现在各级领导机关空话太多,套话太多,一般号召太多。有些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时,第一反应不是根据客观情况进行分析,而是讲原则、找文件,这种走过场、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严重,不利于党的四化事业。针对这种乱象,胡耀邦同志进行了认真思考。他认为,首先领导干部要有胆有识。“有胆”,就是“正确的”敢于坚持,“错误的”敢于说不,“违法乱纪的”敢于纠正;“有识”,就是指要有正确的方向、科学的知识以及对实际情况的透彻了解。其次,干部要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胡耀邦同志曾尖锐指出,目前党内最大的危害就是干部严重脱离群众,不向人民群众学习,总是想着“做先生”。他认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是既有远见卓识又有求实精神的革命者。共产党员要会干实事,多干实事,不是应付上面,更不是图虚名……只要情况清楚,意见一致,又敢于负责,就不要搞烦琐哲学、形式主义的东西”[4]

 胡耀邦同志认为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核心,中央又是全党的核心,因此中央机关“要以自己高尚的精神面貌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做全国的表率”。首先,中央机关及领导干部要提高工作效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中央机关克服办事拖拉、不讲效率的官僚主义,注重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才能影响和带动下面各级领导机关的工作作风。其次,中央机关及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面对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中央各部门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既要坚守本色,也要与时俱进。最后,中央机关还要严肃组织纪律,积极接受党内外的监督。胡耀邦同志明确指出,中央机关在加强双向监督的同时,还要加强党内法制法规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简而言之,党风问题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事关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兴衰成败。胡耀邦同志提出要同不正之风作坚决斗争,要抓住不放,顽强到底。他对腐败行为深恶痛绝,曾严肃指出要用最大的决心,最大的毅力,最大的韧性解决贪污腐败、以权谋私问题。

 三、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胡耀邦的党风建设思想具有高度的理论性,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继承和总结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党风建设的创立者,他们认为:共产党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展革命斗争的政党,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发展科学理论;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要密切联系群众;“批评是工人运动生命的要素”,自我批评可以保证党的纯洁性。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党风理论,他指出:共产党人必须要有革命胆略和求实精神相结合的作风,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同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做斗争。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历来重视党风建设。早在建党之初,我们党就已经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以及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最高宗旨,这些都为党风建设提供了正确原则。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首次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2]1094。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认真分析了共产党在成为执政党以后将要面临的主要危险。他告诫全党同志要警惕和抵制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的侵袭,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同时还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任务。从这时起,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建设思想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科学体系。

 纵观胡耀邦同志关于党风问题的论述可知,其党风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方面。首先,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十年内乱结束后,时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的胡耀邦同志就率先在《理论动态》上开展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探讨。这次讨论对于打破“两个凡是”的束缚,促进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重新确立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作了理论准备。其次,在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方面,胡耀邦同志指出党风问题的实质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为我们党和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的政策必须服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要随时照顾多数……要注意中间阶层的工作”[3]3。他的这些论断对于新时期深入开展群众工作,坚持群众路线有着重要价值。最后,在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胡耀邦同志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其目的是为了使党更加团结,更有战斗力。他还认为,批评或者自我批评都要从实际出发,应当充分说理,富于教育意义。“只要我们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完全恢复并发扬光大起来,我们党的肌体就一定能够充满青春的活力,而不会衰朽[3]283

 (二)胡耀邦的党风建设思想立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主持中央党校工作期间,胡耀邦同志曾大力推行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学风。为了鼓励学员和老师积极畅谈真理标准问题,他提出了“四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和不装袋子)。在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胡耀邦同志组织起草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准则12条的草稿,这为后来审议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作了重要的理论探索。为了切实纠正不正之风,使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正常化,中共十二大决定从1983年下半年开始,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党进行一次全面整顿。整顿的内容是通过对十二大报告、新党章以及相关文件的学习和执行,对全党进行党性、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为了确保整风工作的有效运行,十二届二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胡耀邦同志为主任的中央整党工作委员会。这次整党活动前后持续3年半的时间,在查处一大批严重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和不作为的官僚主义案件的基础上,极大地改变了党内思想不纯、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的状况。

 胡耀邦同志关于党风建设的论述和思想,不仅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初期如何端正党风、严肃党内纪律、恢复党的威信和声誉等重大课题,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和严肃党的纪律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了许多新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所处的环境、肩负的任务和党员队伍也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整体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的决定。这就从战略层面上规定了党风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四梁八柱”之一。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5]这就要求我们党要始终高度重视党风建设。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巨大勇气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总而言之,正如胡耀邦同志所要求的,党风问题要狠抓、长抓、细抓,党风建设永远在不断克难奋进的前进路上。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胡耀邦.胡耀邦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习近平.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责任编辑:李利林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Connotation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Hu Yaobang's Ideology of Party Style Construction
He Xianglin, Sun Chongya

Abstract: During the 60 years of revolutionary career, Hu Yaobang conducted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of style of work. Especially after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arxist Scientific Ideology and Methodology, Hu Yaobang has gradually formed an ideological system about party styl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 that our party faces. Hu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Marxist-Leninist theory of party style construction, Mao Zedong's party style construction ideology, and Deng Xiaoping's theory of party style construction. He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party style construction theory,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d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ening party discipline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olitical life within the party.
Keywords: Hu Yaobang; Party Style Construction;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tical Life within the Party;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Party Discipline

[作者简介]何祥林(1953-),男,湖北十堰人,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原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党的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党史党建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